編輯:
10月28日,由中建安裝一公司承建的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糧食筒倉二期項目裝車儀式順利完成,這是繼糧食進倉、出倉之后的又一里程碑節點,這意味著糧食筒倉已具備投產使用的條件,北方最大的糧食轉運基地即將誕生!
據悉,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糧食筒倉二期項目是由26座混凝土筒倉及配套設施組成,項目建成后將為青島港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準服務,助力青島港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糧食轉運基地,實現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年600萬噸的糧食周轉能力,加速世界一流海洋強港的建設。
中建安裝一公司主要負責該項目的裝卸工藝流程施工總承包,主要包括裝卸工藝系統集成及細部設計、流程鋼結構加工與安裝、進倉出倉及輔助設備設施安裝以及一期工程相關局部改造、裝卸系統聯調及重載試車等。經過項目部全體員工的日夜奮戰,智能化的技術與設備、自動化的清倉模式、全國最大的氣墊式皮帶機……見證了全國散糧接卸大港的誕生,助力著國家糧食儲備安全。
化繁為簡,“一站式”精準服務
“一站式”的精準服務,使得原本復雜的轉運流程化繁為簡。9個轉接樓連通10個棧橋,廊道就此打通。720米的連廊將大豆、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通過傳送帶從碼頭輸送到密閉的筒倉內,然后再通過轉載樓就可以直接運輸到臨港加工企業,中間環節化繁為簡,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節省了成本。
科技護航 “智能化”一鍵操作
“一鍵化”智能操作,讓糧食筒倉內部的動態檢測變得更加準確和及時。為了確保貨物的儲存質量,除塵、降碎、熏蒸、通風、裝箱等設備系統一應俱全。除此之外,筒倉內部還采用全自動化的清倉模式,每個倉內都配備上了一臺清倉機,一鍵操作下,清倉模式就會開啟。26臺清倉機的安裝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倉體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清倉機設備只能通過距離地面6.5米的倉壁人孔進入,滑環出線組件、公轉推進、機身支撐、螺旋輸送、機頭傳動等裝置逐個經過人工倒運進到倉內組裝再安裝,單個設備裝置的重量最高重達3噸。較以前的人工清倉,全自動化清倉模式,全部采用機械設備進行作業,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大大消除了人工清理的安全隱患,從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齊心協力 真抓實干“筑”奇跡
在投產前夕,青島港糧食筒倉二期項目舉行的“大干三十天”勞動競賽剛剛結束。伴隨著競賽結束的,是長1760米、寬1.8米的氣墊式皮帶機及刮板機的安裝完成。本次競賽,不僅激發了全體員工的斗志,更點燃了項目部創新創造的初心。寬度1.8米的皮帶傳送機及刮板機,每小時可以輸送2000噸糧食,創造了目前國內同類設備中運載能力的最大值。安裝伊始,由于皮帶機、刮板機以及斗提機等設備由多部件構成,再加上設備本體、皮帶、鏈條、電機、減速機等設備調試時間難以把控,項目部全體人員齊上陣,共同保證13條皮帶機、16套刮板機、2套斗提機的單機調試、空載聯動以及重載試車的順利完成。
建精品工程,筑優“糧”品質,中建安裝將始終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精神守護國家糧食儲備安全,助力世界一流海洋強港建設!
編輯: